返回

路不轉心轉

24/03/2017

「谷爆」(氣得要爆發了)、「笠水」(無膽、臨場縮沙),或許道出了不少港人心聲。中英劇團最新諷刺喜劇作品《谷爆笠水帶位員》,顧名思義齊集兩者,儘管原著劇本,出自美國新生代編劇Annie Baker手筆,但從劇名到主題,都很貼合當下香港觀眾心情,看似喜喜鬧鬧,當中隱含大道理。

《谷爆笠水帶位員》原著劇本《The Flick》,寫於二〇一三年,摘下普立茲戲劇獎、奧比獎「最佳劇作」和蘇珊‧史密斯‧布萊克本獎三獎,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該劇導演盧智燊,觸覺敏銳,急不及待要把它帶到香港舞台。他稱現在每年都會留意世界劇壇年度佳作,「古今中外的戲劇,哪套講電影院?我就很少看見了,更覺得《The Flick》新鮮有趣。」

這套舞台劇的場景設定,正正是一家舊式影院,這成了最吸引盧智燊的原因之一。談起舊戲院,他的話更多了,成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他,家住旺角,當時當地許多舊戲院,好像普慶戲院、麗聲戲院、凱聲戲院、麗華戲院,他都有踏足,會把零用錢儲起,逢星期六、日便興高采烈地看戲,約二十元一張飛,坐堂座,看兩點半、五點半,晚上七時回家吃飯。那些年,《奇謀妙計五福星》、《蜈蚣咒》、《死亡真面目》等等,他甚麼都看,有時甚至連補習都不去,偷偷到戲院上「電影課」。「很後悔把那些票尾丟了。」

舞台上這家舊式影院面臨淘汰,後來成了數碼影院,從播放菲林電影過渡到放映數碼電影,如何在舞台上表達這種轉變,盧智燊坦言好玩。「當然不會把舞台拆掉再築起,但怎樣在原有的場景添上一些東西,讓觀眾感覺從普慶變UA?」是的,大大小小甚麼事情都數碼化,香港也是啊,無論你有多堅持,環境是改變不了的,「但你就是要面對這個環境。」新時代也有新時代的好,「爆谷好吃一點,座位舒服一點,地板不再黏。只是現在走進舊戲院,兒時回憶就湧現了。」

劇中主要角色,包括一個四十多歲、從事戲院帶位這種低階工作多年的「老鬼」、一個把頭髮染到鬼五馬六、「唔知想點」的放蕩又迷失女人,一個對電影有夢想卻有心理障礙的年輕男子,三人一個電影院,碰撞出不少火花,時有矛盾與衝突,還從融洽到背叛。「環境會變,人與人之間關係會變,你用甚麼心態生存下去、怎樣生存下去,才是重點。」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放下執着,人生大課題。」盧智燊又笑說,劇中有粗言穢語、談性、講屎尿屁,但仍然得獎,當中剖開社會不同問題和象徵性的手法之高,可想而知,「你看人家的眼光有多闊!」

中英劇團即將迎來新劇季,主題是「亂‧心不亂」,他強調接下來劇團會多探索新文本,包括香港外國,未必都講大事件,或多談生活片段絮語,可能瑣碎,更考驗演員和導演真功夫,刺激觀眾想像力。「觀眾不止觀眾,而是我們劇場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正在勇敢嘗試,希望會漸漸形成一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