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 評間諜喜劇《搏命兩頭騰》

16/04/2013

大公報 | B12 | 文化 | 藝術賞析

黃龍斌導演的中英劇團翻譯劇《搏命兩頭騰》(The 39 Steps)以「希治閣名作改編」與「瘋狂爆笑」作宣傳上的賣點,印象中希治閣拍的總是驚悚懸疑電影而從未拍過笑片。《搏命》其實改編自Patrick Barlow創作的英國舞台劇《The 39 Steps》,此劇與《搏命》皆由四名演員演出及屬笑料誇張的間諜喜劇,而《The 39 Steps》的創作靈感受到希治閣電影《國防大機密》的啟發,但《國防》並非笑片。上述三個版本有不同的創作手法。

改編增添懷舊味道

希治閣的《國防》以男主角Hannay捲入德國間諜企圖刺殺希臘首相的陰謀作故事背景,香港觀眾自然較難理解和看得投入。《搏命》的翻譯司徒偉健將故事改於一九三八年的香港發生,描述女特務舒國梅(胡麗英飾)離奇被殺,朱栢謙飾的漢奸遂追殺曾跟舒在一起的普通人夏棕林(即Hannay,盧智燊飾),令夏要拚命逃亡……對漢奸和日本侵華史不陌生的觀眾看此版本時應不難理解夏棕林的處境,而當香港觀眾聽到有台詞提及「普慶戲院」、「容龍別墅」等已在香港消失或改建的地方,就更會覺得司徒偉健替整齣戲增添了不少懷舊味道。

為了讓懷舊味道更濃厚,導演竟安排孔奕佳及他的一位拍檔作現場配樂和配各種音效,鐵片、骰子、粟米條零食、一個用手攪動的輕型裝置等道具都能為不同情節配上合適、傳神的音效,做法跟昔日的香港廣播劇邊作直播邊用各種物件配音效一脈相承。朱栢謙與張志敏除了在劇中分飾夏棕林遇上的幾十個配角外,導演更安排二人不時在咪高風前當說書人,以局外人的身份敘述部分情節及拿起小道具配部分音效,這也是昔日香港廣播劇的慣常做法。

用各種物件配音效,除了懷舊外更是刺激觀眾想像力的好方法,而四名演員於《搏命》中的演戲方式也以刺激觀眾想像力為重。盧智燊靠演默劇的手法把一些本來很瑣碎的情節演得具吸引力,例如他將手握的物件(其實是空氣)放在桌上時,筆者即感受到物件的重量及會幻想該物件的模樣;盧更跟其他演員善用各種道具、裝置炮製許多意想不到的場面,例如演員擺動一條長形物體加多盞紅色燈閃動加現場音效,便像直升機在緊急關頭起飛;演員邊把玩玩具車邊用灑水瓶噴水,加上昏暗燈光和車聲音效,就像雨夜飛車的電影大場面。台前幕後充滿想像力和默契的合作似一隊魔術團隊表演魔術,演員就是將多變、複雜的場景轉換及場面設計活現在台上的魔術師,令觀眾能於劇場內感受到強烈的電影感與非常緊張的氣氛。

節奏急速笑料不斷

舒國梅被殺後刀一直插在她身上,而她的手一直緊握着一張巨大的紙(打開卻只寫上「打鼓嶺」三字), 「屍體」則一直跟夏棕林糾纏着的動作笑料,似舊港產喜劇電影的橋段;至於夏棕林跟一個在火車相識的女人(胡麗英分飾)被手銬扣着,二人連番糾纏也甩不掉手銬的戲份,更是在《國防大機密》已有的老橋段。《搏命》是「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令觀眾頻頻發笑,這就要歸功於四位演員非常投入地演每個情節,將情節中的笑位與浮誇之處演到最盡或最有動漫感,單是看飾演村民的張志敏把吃飯前所做的「品神儀式」演得像鬼上身,便教觀眾笑得人仰馬翻。

《搏命兩頭騰》這劇名中的「兩頭騰」,明顯是指演員們須應付全劇的急速喜劇節奏,夏棕林被漢奸追殺和被警方追捕,當然要在台上「兩頭(四圍)騰」;胡麗英講台詞的速度跟其他演員同樣超快,以不斷爆發緊張氣氛或帶來緊湊節奏,難得的是在快的同時亦有變化,例如她會於同一場戲中既顯得溫柔又忽然變得強悍再變回溫柔,極端性格的拿捏、轉換很敏捷;朱栢謙與張志敏合共分飾幾十個配角,單是每次高速換服飾、髮型以變身另一角色便是大挑戰,要讚的是二人把每個角色演得似模似樣,尤其朱栢謙先後扮「媽姐」與穿得有福氣的村婦,便體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美;至於張志敏先在火車上以高速換帽的方式火速轉換警員、火車查票員和乘客的身份,後以急口令的方式解釋「39步」這暗語的秘密,就令觀眾為他那不慌不亂的精彩表演而大力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