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 | B05 | 娛樂新聞·亞熱帶
2月25日,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星海演出院線與香港中英劇團聯合啓動“粵語舞台藝術戰略合作”。省演總經理王煒介紹說,去年居然沒有一部本土原創的粵語舞台劇上演,所以這次粵港牽手旨在加強粵港澳三地舞台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在廣州,人口結構要比香港更為複雜,但粵語舞台劇作品也要市場份額占一半才是合理正常的。”
據悉,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和星海演出院線將率先在9月引進中英劇團的經典力作《大龍鳳》,此外每年還會舉行一次粵語舞台劇交流與合作論壇,從劇本創作到舞台製作、推廣來打造全新粵語舞台劇。
引進“置頂式”粵語喜劇
作為首部引進的原汁原味港式粵語喜劇,《大龍鳳》一劇出自曾炮製《老表,你好嘢!》的香港TVB著名編劇龍文康之手。該劇通過一個草根家庭婚禮的來龍去脈透視當今社會倫理、道德、愛情等熱化問題,更不乏將大膽創新的話題、網絡潮流熱話移植舞台,為戲迷帶來幽默之餘不乏思考意義的爆笑演出。
據介紹,《大龍鳳》是中英劇團長演不衰平均上座高達91.7%的代表之作,被港媒譽為是 “置頂式喜劇”。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香港最資深的職業劇團之一,中英劇團成立于1979年,一直致力拓展多元的藝術探索和文化交流。劇團至今公演超過250出的劇目,當中包括有《相約星期二》、《搏命兩頭騰》等兼具本土特色與國際視野的優秀劇目,並在過去的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中獲得逾百項提名。
找“接地氣”好劇本
“關於香港文化的特色是什麼,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但我覺得‘粵語’才是香港文化的核心所在。”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告訴記者,粵港牽手是希望讓廣州日漸式微的本土原創,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以粵語來講廣州人的故事。
同時,古天農也坦承,“好劇本難找”是當前廣州和香港所共同面對的困境。“曾有一位廣州觀衆在演出後與我交流,稱現在很難看到真正能體現生活的粵語舞台劇。的確,因為專業編劇青黃不接,粵語劇本不足,所以要看到一出好戲並不容易。”古天農認為這次粵港合作的首要任務就要從最基礎的劇本入手,然後再去考慮舞台製作和推廣,他計劃在未來邀請像何季平等香港劇作家、一線編劇來穗開班,挖掘並栽培一批對戲劇感興趣的年輕接班人,這樣才能有越來越多“接地氣”的好劇本湧現出來。
陳煜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