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中英劇團成立45周年立新形象 擁抱歷史 創新局面

1979年,中英劇團在狄必達(Peter Day)筆下逐漸成形,這個劇團會是首個引入「教育劇場」(Theatre-in-Education)的專業劇團,會以精彩的舞台製作配合多元的教育及計劃,把戲劇的力量帶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會以培訓劇界人才為己任。45年來,在歷任藝術總監及團員的努力下,這些願景得以一一實現。2024/25年度,中英迎來45周年誌慶,換上新標誌,以煥然一新的形象展現初心。

 

擁抱歷史  創新局面

「中英」的書法字體標誌在過去45年來深入民心,今次形象一轉,仍然沿用紅藍二色,而左右的色塊形狀是由「中英」兩個方塊字抽象所得,象徵我們擁抱歷史,傳承文化的方向。由一紙計劃書,變成今天的職業劇團,中英劇團在前人的耕耘下,站穩一席之地,我們亦決意繼承前人的意志,寫下屬於我們的歷史。色塊之間互相接觸的基點,作為橋樑,打開對話,以表達我們重視與觀眾交流、與時代對話的初心。色塊與色塊之間留白的部份是莫比烏斯環,則寓意永恆及無限。劇團的使命,為衍生劇場內外的無限可能性,與觀眾、社會扣連藝術,以戲劇為接觸點,創建無限的連結。

 

紀念前人精神  設立獎學金  出版劇本集

溯源歷史,不得不提高本納(Bernard Goss)、陳鈞潤、古天農的名字。高本納於1984年繼任藝術總監,他有識人之才,並尤其重視中西文化交流;陳鈞潤在1984年首次為中英翻譯劇本,其後為中英改編不少戲寶,更加入董事局,成為中英的定海神針。陳氏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視野,是中英多年發展不可或缺的明燈,促使我們致力培育劇本翻譯及改編人才,並鞏固戲劇文化底蘊,拓寬藝術家視野;古天農是中英劇團首任華人藝術總監,在加入中英劇團的26年間,落實側重發展本土原創劇的方針。作為本地戲劇教育先行者,古天農於推動「全民戲劇」的努力亦充分展現了他對人文關懷的重視。中英劇團已以高本納、陳鈞潤、古天農的名義,分別在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大學設立獎學金及獎金。中英並有「人才培訓高本納紀念基金」、「戲劇教育古天農紀念基金」、「戲劇發展陳鈞潤紀念基金」以支持上列獎學金持續發展,及劇團在培育人才、戲劇教育和發展上的工作。

 

為貫徹古天農以戲劇作教育的理念,中英特別精選三個由古天農編寫以校園為題的劇本,分別是《師生之間》、《芳草校園》及《師生之間》,誠如總序作者馮祿德所言:「(三個劇本)都是通過校園的事件貫串着天農的教育理念 —— 有教無類、機會平等、冷靜觀察、獨立思考、坦誠互信、教學相長。」除劇本正文、劇照、演出資料外,每個劇本均附上教學內容,由中英劇團駐團戲劇導師設計,希望讀者在細味劇本後,可以藉此誘發更多思考,寓教育於戲劇。劇本集即將付梓成書,刊成之後將送到全港中學及公共圖書館,希望藉此傳揚古天農戲劇教育的理念。

 

45劇季精彩活動

踏入第45劇季,中英劇團將以藝術團隊編作的黑盒劇場製作《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拉開帷幕,其後4個主舞台製作:《塵歸土土歸塵》以《咪放手!》為底本,由導演黃俊達帶領團隊編作;《花樣獠牙》是戲劇翻譯及改編大家陳鈞潤改編百老匯音樂劇Little Shop of Horrors之作,配合藝術科技營造光怪陸離的世界;《近鄉途情怯》延續張達明編劇的《客鄉途情遠》,續寫分隔兩地的親情;《撃不倒的她》是中英首個結合藝術及體育的原創音樂劇,由本地多元音樂人盧宜均及新晉劇作家劉兆康包辦曲、詞及劇本。

 

中英劇團推展多元戲劇教育及外展計劃,以戲劇影響生命。深入淺出的戲劇課程,讓兒童及青少年接觸舞台演出及製作,以全人發展方向,培養興趣並提升思維,將課程所學與生活融會貫通。戲劇外展計劃進入社區,接觸社會不同階層人士,讓他們透過戲場與社會連結,將社區的故事於舞台上再次重現,啟迪觀眾,帶來共鳴。中英將繼續以戲劇作為媒介,為學校及社區提供藝術養分,培育並讓更多戲劇種子發芽,茁壯成長。

其他消息
戲劇
《花樣獠牙》10月25日至27日場次—— 惡劣天氣下之演出安排
2024年10月25日
戲劇
形體劇場X集體編作X超現實悲喜劇 《塵歸土土歸塵》 8月香港大會堂上演
2024年07月17日
藝文谷 #271 中英劇團45周年
2024年07月06日
31個字劇名的中英劇團45周年紀念劇
2024年0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