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笠 Intuition / 那件事 】

【 電笠 Intuition / 那件事 】

詳情

「中英 45 周年,要做什麼表演說中英劇團的故事呢?」

《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下稱《那件事》)作為中英劇團 45 周年劇季的頭炮演出,以「胡鬧」的方式作幌子,展現中英劇團的活力及團員間的默契,亦是中英獨有的共集(Ensemble)—— 不論編劇、作詞作曲或編舞,由一眾駐團演員集體創作。廖國堯(十五)、文愷霖(Bubbles)、蘇振維(Ray),三位兼任編劇,以「度橋」、「重現戲寶」、「演員救場」戲中戲的喜鬧形式述說中英歷史,承先啟後。

▍經典需要一再演繹 —— 中英戲寶創新重現

「我們花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深入了解中英,回看以往的演出及歷史片段,苦惱如何把這些內容有趣地呈現,而這階段正正驅使我們把這艱難的過程編寫成劇。」十五分享三人撰寫劇本期間花大量時間研究中英源遠流長的歷史,最後決定重現中英劇團戲寶 —— 80 年代代表作《禧春酒店》、90 年代《芳草校園》,以及千禧年代的《相約星期二》,三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同台展演,呈現中英豐富的藝術維度。

Ray 直言這樣的處理需要顧及對中英陌生的觀眾:「我們希望觀眾不一定要看過往劇目才明白,故此抽取了一些選段放進劇本內並加以設計,希望觀眾不需要知道個別劇作的前文後理亦能得懂。《那件事》把三部戲寶混合一起,產生不同戲劇效果。」

▍「戲中戲」—— 排練縮影融入戲中

「《那件事》不像以往的演出,故事性較強,,以演員自身出發,希望展示各位演員的特質,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三人願景相同,希望述說歷史同時,也能呈現嶄新表演。「戲中戲」的設定,把他們真實的經歷融入劇中,有些橋段取材自過往排練及演出的經歷,為觀眾呈現一個「排練縮影」:劇場工作者構思、排練中的爭扎與困難,亦幻亦真。

「很多時候觀眾對我們的印象都是在台上演出,甚至我父母和家人都會很好奇,其實你上班是在做什麼的?舞台演員不登台的時候到底在做什麼?」十五希望透過《那件事》,向觀眾呈現舞台以外的面貌,從演員角度,利用「自己做回自己」演繹故事,去卻「角色」的包裝,為大家帶來新鮮感。

▍群體創作呈現「共集」

三人敢講敢試的拋橋過程,才形成《那件事》節奏明快且豐富的《蝦碌戲班》式鬧劇。「所謂共集,就是和而不同,有自己的想法、也接納別人看法。」Ray 如是說。Bubbles 直言《那件事》群體創作呈現中英的演員多變獨特的一面:「《那件事》的演員們多才多藝,是次創作的音樂及舞蹈部分同樣由演員們創作,包括作曲、填詞、編舞等。我們在撰寫劇本時亦刻意給演員們預留發揮空間。」導演、編劇與演員不同的見解,使劇本化身新的體驗、新的嘗試,角色擁有新的想像。

「因為這齣劇,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已走到這裡。」三人直言此劇令他們更確定要繼續走戲劇路。三人從來沒有想過《那件事》將會獲得什麼成就,只是發現作為演員他們獲益匪淺,視野更廣;嶄新的演繹、群體創作的體驗,彼此間互相信任,展現中英的的「共集」精神,亦是中英劇團 45 周年銳意承先啟後,首要為年輕藝術家創造更多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
#廖國堯 #文愷霖 #蘇振維

原文連結
其他消息
藝文谷 #271 中英劇團45周年
2024年07月06日
31個字劇名的中英劇團45周年紀念劇
2024年06月26日
劇團消息
中英劇團45周年慶開幕禮暨誌慶演出
2024年06月21日
戲劇
中英劇團成立45周年立新形象 擁抱歷史 創新局面
2024年04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