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字劇名的中英劇團45周年紀念劇

文藝
週三 2024-06-26 何俊輝

詳情

今年是中英劇團45周年紀念,於是該團的演員便齊心合力地編作了一個演出,把各種由編作產生的素材變成劇本的編劇廖國堯、文愷霖、蘇振維及執導此劇本的盧智燊,都大膽地選用一個令觀眾很難講的特長劇名《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下稱《關》劇》)。

我在中場休息時便聽到身旁的年輕觀眾對朋友說:「台上發生嘅嘢關個劇名乜嘢事呢?」,顯然這觀眾暫時未找到劇名中的「我」與「勇者」是誰,但到看了演出的下半場,「我」與「勇者」便易教人感受到是劇中演戲中戲的很多個「演員」角色,這些「演員」角色遇上連串演出危機時懂得以各種執生方法化解危機,他們那種勇於演下去、不畏嘗試、群策群力、互相補位的有團火精神(即Ensemble精神),能填補某一、兩個人的失誤而真正做到Theshowmustgoon。中英劇團作為一個長期滙聚劇藝人才的大家庭,理應每個幕前幕後的團員都有Ensemble的合作精神,衹不過為免劇本擁腫得難處理便見劇中衹有DSM(陳雅媛飾演的Joann)和導演(盧智燊飾演的Edmond)這兩個幕後角色,DSM沒有甚麼刻劃得突出的戲份使人感到她是有Ensemble精神的「我」與「勇者」之一,有趣是「導演」一角是個有時具Ensemble精神但有時無的正、反面教材兼備角色,他雖愛顯露權威但確能懂得振奮演出團隊的士氣與刺激他們把作品做得更好,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會在編作、排戲的樽頸位及演出發生危機時消失一陣子,予人不負責任之感。撇除「DSM」一角寫得不足,「導演」一角的不負責任導致眾演員陷於失控的局面及眾多有Ensemble精神的拆局「演員」角色,還是可使觀眾深刻體會到Ensemble精神有多重要,假如觀眾一直有看中英劇團的演出(劇中「演員」提及了很多中英的經典/受歡迎劇目,是一次很好的劇團回顧)及參與過該團的社區/教育活動,便會感到中英的團火是幕前幕後皆有並一直燃燒而沒熄滅過!

現實中的中英劇團演員要創作慶祝劇團45周年的演出,《關》劇中的中英劇團演員也要創作慶祝劇團45周年的演出,換言之看《關》劇的最大趣味正在於劇中混合了大量現實(真)、虛構(假)或真假難辨的元素,如愛音樂、愛健身、愛零食、愛咖啡、愛講戲劇理論的角色很可能是取材自真人真事,但抽離不了角色而咬人傷人的Sunday(阮瀚祥飾)、飲酒後即沉睡的Bubbles(文愷霖飾)則顯然是虛構(後者的靈感似源自編劇蘇振維演過的電影《盗月者》),至於有演員常將粗魯的個性帶入所演的角色中(其實不合情理)及有演員總記不起/沒搞清楚戲發生的事而要同伴演員提點(是一種見兄弟情的動人Ensemble精神),似乎是誇張得來帶點真實元素吧?值得一提是《關》劇所有角色都用上演員真名(包括英文名、外號也是真的),於是又是一份可堪玩味的真假混合效果。劇中會穿插一些預錄的(偽)紀錄片片段,那些對鏡頭親熱、偷去東京、排練胡鬧/不如意的戲份當然一看便知是「做戲」,但也有些編排、演繹是情真得會使人疑惑可能是真事,卻原來是假的,例如沒有出場演戲中戲的蘇振維於鏡頭前展露腳傷的傷勢,便不似「做戲」得像現實中能騙同情的騙子。劇中有段戲中戲是演《芳草校園》(已故著名編導古天農寫的中英劇團名劇)中的生日會場面,當演員們替小花(文愷霖飾)慶祝生日時,觀感上就似演員們替現實的中英劇團慶祝生日,教人感到編作者很有心地從中英的劇作寶庫中尋找到此份獻給中英劇團的生日禮物。

喜歡劇中呈現了當舞台劇工作者的艱難,例如劇首三位演員以喜劇的方式演繹三種節拍不同的舞步,除了惹笑外更重要是帶出創作、排戲過程中往往有很多難以取捨的抉擇,甚至如(偽)紀錄片片段中會看到兩個月的編作、排練過程是推倒了很多創作得不好的東西,然後硬著頭皮要重新創作,而劇中有編作演員自問:「演出為乜?」,也提及名句「要愛我心中的藝術,而非藝術中的我」,皆證明在創作、排練中很易迷惘迷失,包括自己走錯了方向或跟合作者欠共識而產生爭拗,所以懂得提醒自己的演出、愛藝術初心是挺重要。在(偽)紀錄片中見到有演員被其他演員用保鮮紙緊包全身並遭遺棄,這橋段雖是個能博到觀眾笑聲的笑料,可是笑中其實是帶著真實的悲哀,因世上不少演員確為了演戲而受盡很多折磨(當然可以視折磨為好玩,但未必人人做得到),如謝幕後放映的真實排練花絮見有演員不斷以臉測試道具血,已算是小兒科的折磨……連串艱難在《關》劇迸發,反映的正是如今中英劇團有各方面的成就,是源自45年來一班有心人齊心克服了大大小小的艱難兼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包括「在演編作劇前七天才祇排好一段45秒的歌舞場面」這種虛構劇情,於中英劇團內理應早有機制杜絕。

《關》劇由上、下半場組成,上半場是分別以(偽)紀錄片片段與現場演出展現兩個月以來的排戲、最後七天的排戲,有趣是最後七天產生了把《芳草校園》、《禧春酒店》、《相約星期二》這三齣中英劇團經典劇串連成45周年慶祝劇的編作點子,並見演員透過三劇講解中英劇團的一些真實歷史、可貴特色(如配以教育劇場的片段),讓觀眾可以懷緬/瞭解。演出下半場是慶祝劇的正式公演,觀眾會看到幕前幕後有大量必須即時執生(處理)的蝦碌(意外)事發生,看戲效果頗像香港多個劇團都改編過的名劇《蝦碌戲班》(MichaelFrayn所寫的NoisesOff),祇不過今次愈滾愈失控的困局戲是有著份外刺激、驚喜的中英劇團特色,因《芳草校園》、《禧春酒店》、《相約星期二》這三劇從排練時的一劇接一劇去演,已變成三劇的角色、場面交叠起來,即是《芳草校園》、《相約星期二》中的角色會出現在《禧春酒店》的場景中,於是就算那些戲中戲演員脫離了三劇原本的台詞而講出很多為應付眼前混亂場面才急講的費解台詞,我仍會為人物(如十五反串演的小花)跟偷情酒店的格格不入而笑。

寫喜鬧劇不是胡亂充塞一些笑料就好笑,從《關》劇便見此喜鬧劇的上半場鋪了不少人物處理上的伏筆,所以下半場的公演執生戲才有處處笑位,好像廖國堯飾演的十五本是個被離棄的失敗者,他在下半場的公演戲卻變成一個形象及演繹效果惹笑得教人注目的主角。下半場從演員失場(沉睡了的Bubbles)到變得瘋狂(Sunday變得像瘋狗)所導致的失控,其實都是上半場有台詞提及的角色特質,祇不過下半場把該些特質切實、放大地演繹了出來,便見場面混亂得好笑。上半場魚蛋(袁浩楊飾)屢次提點演出拍檔别講錯台上的東西及搞錯台上的方向,偏偏下半場其實很多角色都在混亂間亂講亂走,要在亂之中保持鎮定地令台上的東西勉強可運作/演繹下去便好笑。劉雨寧飾演的Nicole與劉仲軒飾演的MayMay都是音樂上的高手,Nicole於《關》劇上半場已屢次爭取唱歌的機會但總欠發揮機會,想不到在下半場她便有機會與劉仲軒填補空空如也(因有人失場)的舞台,一人唱歌一人彈琴伴奏雖跟中英經典三劇無關但演繹效果動聽得技驚四座,動聽得來Nicole那自我陶醉的模樣又非常搞笑,值得一提是劉仲軒還演一個喜歡舉啞鈴的健身男角色,原來舉啞鈴也是上半場的一個精妙伏筆,因下半場健身男便會用啞鈴襲擊Hinson(黃楚軒飾)令他總要滿臉血地出場演慕理教授。

當觀眾見到一個滿臉血的演員總在台上演正經、成熟的慕理教授本已好笑,編劇還安排另一演員在「血臉人」身邊挑戰禁忌(不按場合地說崩口人忌崩口碗話)地說:「你臉色靚咗!」,便使觀眾為禁忌的打破而狂笑!不過《關》劇中搞笑能力最強的其實是飾演導演Edmond的盧智燊,他會先躁狂地罵Hinson:「你有冇懶搞笑呀?!」,當觀眾被罵聲嚇倒和Hinson魂飛魄散地回應:「冇呀!」後,Edmond竟情緒180度突變地友善說:「冇就好,我最驚你懶搞笑」,那突變的張力便使觀眾由勁驚變成狂喜地笑出來,而這種突變的喜劇張力亦有運用在Edmond罵/讚十五的台詞處理中,同樣達到使觀眾先驚後笑的強烈效果。

《關》劇的十四位演員就像一隊包含後備球員的足球隊,有些角色較突出但有些角色表現平凡,例如某個女角色平凡得令我記不起她在整齣群戲中做過甚麼特別的事情,而袁浩楊於劇中除了熱愛喝咖啡和常提點他那個總記不起、搞錯事情的舞台拍檔外,也看來沒有更多的特色(場刊寫「一旦出事會想出解決方案」,偏沒難忘地令我看後記起)。袁浩楊的舞台拍檔,我喜歡他那詐傻扮懵的自然失憶、搞錯演繹,偏偏看後便記不起他的角色名字,看場刊估計是黃楚軒飾演的Hinson,卻不敢肯定,於是我問了兩個有看過《關》劇的朋友,一個完全不記得,另一個說記不起、搞錯事情者「好似係Hinson」,這樣的情況我是理解的,因在一齣多人的群戲中認人確很難。

黃楚軒是個2022年才加入中英劇團的新銳演員,知名度還不算高,我想現時中英劇團面對的其中一項45周年挑戰,就是除了盧智燊外,所有演員都是2018年後才加入中英劇團,這班新銳演員固然能為整個劇團注入活力和新想法,但如果不是每個中英劇團演出都有看的「中英鐵粉」(我也祇會選有興趣的題材才入場),是很難記得到這班新銳演員的每張臉孔或每個名字,劇團理應想些方法循序漸進地提升這班演員的知名度,才可吸引多些觀眾入場看中英的演出,方法包括讓某些演員演一些角色少但戲份多而有發揮的劇目,令觀眾更易對該些演員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亦可多讓中英演員去拍電影、電視劇、廣告及配音之類,起碼當袁浩楊、蘇振維於電影分别飾演了一些難忘角色後,我便一定記得二人的臉孔、名字並更留意二人在劇場中的表現。

原文連結
其他消息
戲劇
《花樣獠牙》10月25日至27日場次—— 惡劣天氣下之演出安排
2024年10月25日
戲劇
形體劇場X集體編作X超現實悲喜劇 《塵歸土土歸塵》 8月香港大會堂上演
2024年07月17日
藝文谷 #271 中英劇團45周年
2024年07月06日
中英劇團慶45周年 建新品牌形象成立紀念基金
2024年06月24日